後大腿拉傷
大腿後肌,又名膕旁肌。顧名思義,是位於大腿後側的肌肉群,由三條肌肉組成:
1. 股二頭肌:名為「二頭」,是因為有長頭跟短頭;長頭起源於坐骨,短頭起源於股骨,兩者合併後接在腓骨
2. 半腱肌:起源於坐骨,末端在脛骨
3. 半膜肌:起源於坐骨,末端在脛骨
大腿後肌主要的功能是伸展髖關節以及彎曲膝蓋。此外,大腿後肌也負責髖關節的內轉(半腱肌及半膜肌)以及外轉(股二頭肌)功能。因此,大腿後肌跟髖關節及膝關節的穩定度有關。功能來說,大腿後肌最常出力的動作是走路及跑步時的減速,以及快速跑動時的變換方向。
而高速跑步中,大腿後肌會產生極大反作用力、給予膝蓋穩定度。因此大腿後肌,對膝關節的動態穩定,扮演重要角色,另外,還有其他外側組織如髂脛束、股二頭肌短頭、外側副韌帶、膕肌、外側腓腸肌等,也是下肢穩定的關鍵。當我們在跑步時,若改變肌肉使用策略,讓每個肌群使用比例不同,會讓過度活躍的肌肉過早疲勞。隨疲勞出現,下肢的剛性降低,身體代償開始出現,像骨盆前傾等。而下肢剛性降低、膝蓋穩定度下降,也會給予大腿後肌更多的負荷及疲勞,從而增加拉傷機率。
腿後肌收縮是做膝蓋彎曲及髖伸直的動作,拉傷常發生於快速衝刺、大角度動作或是肌肉在縮短時大力運動的項目中如跨欄、百米賽跑、足球等。但除了運動以外,日常生活中一些特別的姿勢及情境也有機會發生腿後肌拉傷,如果平時沒有運動習慣,最常見是在膝蓋打直的姿勢下突然做彎曲大腿的動作,比如說趕公車,跑步時有一段時間膝蓋是打直的,在缺乏肌肉力量及柔軟度不好的狀態下,快速反覆的衝刺就容易發生拉傷。
現代人大部分人都是久坐上班,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,會影響肌肉的柔軟度及彈性,久坐的狀況下,肌肉的血流受到限制會造成局部缺血及發炎,因此很多上班族的大腿、臀部會有痠、麻、緊的感覺,在久坐一天下班後去運動,打保齡球放鬆一下,就可能在下蹲時發生拉傷的狀況。
對於後大腿剛拉傷的族群,拉傷後的6個小時內,冰敷患部2到3次,每次不要超過10分鐘,可以緩解疼痛的感覺。 利用彈性繃帶包紮,對受傷部位加壓,可以協助血液回流、減少內出血,及防止組織液增加,避免腫脹,但要注意包紮的鬆緊度,如果感覺刺痛、麻痺會加劇疼痛。 把拉傷的部位抬高到超過心臟的高度,可以減少血液循環到患部、促進組織液回流,避免腫脹。
傅老師筋膜教學YT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user/cattle0906
您已被邀請加入「傅老師全齡手刀筋膜放鬆團隊」!請點選以下連結加入社群!
https://line.me/ti/g2/bbcUdHqxUUjJRk8-X5-8sktpECHgDqiE_9jR1Q?utm_source=invitation&utm_medium=link_copy&utm_campaign=default
服務網站:
http://www.drfuallage.com.tw/
FB:
傅老師全齡手刀筋膜放鬆團隊 平鎮店
全齡手刀筋膜放鬆團隊 中壢店
IG:
cattle0906----平鎮店
313allages.cli3939----中壢店
抖音:
@cattle0906